商标侵权风险排查方案

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格的今天,商标侵权已成为个体工商户经营中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。从街头小店到网店经营者,因商标使用不当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,轻则面临赔偿,重则影响商誉甚至导致停业。
一、商标侵权的核心风险点
1.直接使用别人注册商标。
未经授权在商品、包装或宣传中使用与别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,是典型的侵权行为。例如,某奶茶店擅自使用“喜茶”商标,或通过变形、增减笔画等方式模仿“蜜雪冰城”字样,均构成侵权。
2.销售侵权商品。
个体工商户若从非正规渠道进货,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(如“山寨”运动鞋、化妆品),即使不知情,也会因“间接侵权”承担法律责任。
3.商标淡化与丑化。
将别人知名商标用于不相关商品或服务中(如将“茅台”用于服装),或通过贬损性使用损害商标声誉,均会引发纠纷。
4.网络环境下的隐性风险。
在电商平台使用别人商标作为关键词搜索、在社交媒体宣传中“蹭热度”,或域名包含别人商标,均构成侵权。
二、商标侵权的四步排查法
1.自查商标使用合规性。
(1)核对自身使用的商标是否已注册,避免使用未注册的“擦边球”标识。
(2)检查商标与注册证上的图案、文字、颜色是否一致,禁止随意修改。
(3)确认使用范围是否超出核准的商品/服务类别(如将食品商标用于日用品)。
2.筛查供应商资质。
(1)要求供货商提供商标注册证、授权书或进货发票,确保商品来源合法。
(2)警惕低价进货陷阱,避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。
3.监测市场环境。
(1)定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,查询同类商标注册情况,避免“撞标”。
(2)关注行业动态,警惕竞争对手或“职业打假人”的恶意投诉。
4.网络风险专项排查。
(1)检查电商平台店铺名称、商品标题是否包含别人商标。
(2)清理社交媒体账号中未经授权的商标使用内容(如用户评价中的品牌对比图片)。
三、商标侵权的防范
1.主动注册商标。
根据经营类别提前申请商标注册,形成“防御性商标”布局。
2.建立合规管理制度。
(1)制定《商标使用规范》,明确员工在采购、销售、宣传中的注意事项。
(2)定期组织知识产权培训,提升全员法律意识。
3.保留证据链。
保存商标注册证、授权文件、进货合同等材料,以备维权或抗辩时使用。
4.积极应对侵权指控。
(1)收到律师函或法院传票后,第一时间委托律师分析案情,避免盲目应对。
(2)若确属误用,可主动下架商品、协商和解;若被恶意投诉,需及时收集反证维权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