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著变更期间维权的可行性

在软件著作权(简称“软著”)管理过程中,变更登记涉及权利人信息、软件名称等内容的调整。但若在变更期间,软件遭遇侵权,权利人能否继续维权呢?
本文将从法律、实务及风险防控等维度,分析软著变更期间维权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。
一、软著变更的法律性质与维权基础
软著变更的本质是更新登记信息,而非改变权利归属。根据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,软著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,登记证书仅是权利的初步证明。即使变更期间原证书失效,权利人可依据以下维权:
1.原始权利凭证:如软件开发文档、源代码、测试记录等,可证明权利归属。
2.变更申请材料:变更申请表、转让协议、身份证明等文件,可佐证权利变动过程。
3.登记机关记录:变更申请提交后,登记机关的系统记录可作为权利状态的证明。
例如,某企业更名期间申请软著变更,若遭遇侵权,可凭原开发文档、变更申请表及登记机关的受理回执,向侵权方主张权利。
二、软著变更期间维权的实务操作
1.证据收集与固定。
在发现侵权行为后,权利人应立即收集证据,包括侵权软件的安装包、运行截图、用户评价、交易记录等。若涉及网络侵权,可通过公证或时间戳服务固定证据。例如,某软件被别人抄袭并上架应用商店,权利人可下载侵权软件并公证,同时截取应用商店的侵权页面。
2.选择维权途径。
(1)协商解决:与侵权方直接沟通,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。此方式成本低、效率高,但需双方有诚意。
(2)行政投诉:向版权局、市场监管部门等投诉,由行政部门介入调查并处罚侵权方。例如,向版权局提交侵权证据及软著变更申请材料,请求查处侵权行为。
(3)司法诉讼:若协商或投诉无果,可向法院提起诉讼。诉讼中,权利人需提交变更申请材料、原始权利凭证等,证明权利归属及侵权事实。
3.利用过渡期规则。
软著变更期间,登记机关可通过官网公示变更信息。权利人可主动公告变更情况,增强维权的说服力。例如,在官网发布变更声明,并附上登记机关的受理回执,向公众及侵权方表明权利状态。







